新加坡能夠在短短幾十年間發展成現在這樣一個發達國家,肯定離不開國家重視教育的政策方針。新加坡幼兒園開始就極其注重孩子的各方面教育,并不是像國內很多學校一樣從幼兒園開始就提前教孩子小學知識,他們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全面發展。接下來,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下新加坡幼兒園教育的相關信息。
01、“袖珍型”幼兒園
新加坡幼兒園一般規模不大,以社區化、方便幼兒入園為宗旨。私立幼兒園規模在30至60名幼兒之間,教師8至10名,公立幼兒園規模較大不超過100名幼兒,教師在15名左右。
新加坡在城市規劃時,幼兒園不允許鄰馬路干道建設,而且必須在公園邊上。這樣的考慮主要是安全,同時考慮孩子活動環境。為了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成長。
新加坡幼兒園有半日制的也有全日制的,也可以上午到園而下午在家休息,幼兒園對此無嚴格規定,體現了幼兒園濃郁的人性化社區服務宗旨。
02、明確的性別教育
新加坡對低齡兒童的性別教育,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國內傳統的教育看來,青春期以前的孩子,都是沒有任何區別的。甚至很多幼兒園完全不會給孩子灌輸男女觀念。
在新加坡的幼兒園,幼兒的廁所分男女,幼兒們分門進出。里面完全按正規男女廁所的設施建設,只是比例縮小而已。幼兒入園首先天,認識廁所便是首先課。男女廁所的門上,分別貼著男女標志,與公共場所的比較接近。男女分門進,彼此都要尊重對方。
這與我們國內淡化幼兒性別意識有很大差異,“只有尊重客觀存在才能更好的促進發展”,也許是新加坡如此選擇的牢固理念。
03、靈活多樣的教育素材
新加坡幼兒園一般有多套幼兒用書,三四套是很經常的事。
教師有選擇性地利用這些用書,根據情況選擇適合的學習素材,感覺是零星的、片斷的學習,不像國內幼兒園有系統的一套幼兒用書。
桌面玩具較多,也有高檔的像蒙太梭利玩具,可見新加坡的幼兒教育更注重的是豐富多彩的幼兒興趣的培養和情感體驗等非智力因素開發而非系統性的知識學習。
04、“強迫”孩子們玩兒的學校
新加坡的幼兒園,每周一到周四都會安排課外活動班,培養小朋友的興趣愛好。
國內也有所謂的素質教育,放學后也會有琴曲、棒球、輪滑、街舞、戲劇等興趣班,但都是自愿參加。新加坡則不一樣,孩子放了學,基本所有學生都要去CCA。
在國內,課外活動是作為興趣愛好的,而在新加坡,整體素質卻直接和升學掛鉤。在CCA得分較高的學生可以享受“升學優待”,在課外活動中表現突出,甚至一些好的學校還可以直接錄取。
各個學校都有自己“拿手”的CCA,定期舉辦文藝匯演,學校之間也經常進行交流和比賽,邀請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前來觀看,場面之大,水準之高,令觀者震撼!其實,教育的本身就是讓學習者在快樂中體驗學習,CCA為孩子們提供了較好的展示自己的平臺。
這種方式,從根源上,鼓勵了新加坡的孩子們不做高分低能的應試教育產物,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多方發展自己的能力素質。
05、野營、探險、生存是必修課
在新加坡,赤手攀巖、劃獨木舟、戶外露營,都是小學生們的必修課。
一般從小學四年級到中學畢業,學校每年都會安排各個年級的學生進行一次為期3天的野營活動。這可不是隨隨便便的老師帶著學生春游、秋游,這是必修的戶外教育課。
為確保戶外教育的素質,學校會安排全職戶外探險教育工作者,負責策劃和指導戶外探險、露營活動。
活動的地點一般會在自然保護區,或是新加坡周圍的小島。學生通過戶外探險、野外生存等活動來提高生活技能、團隊合作的能力,以及對環保有切實的認識。學校會非常認真地對學生進行評估,不會像咱們小時候那種可有可無的體育課。
學齡前兒童的主要任務就是玩兒,并不是學習各種各樣以后肯定會按部就班學到的知識,這一點新加坡幼兒園做的非常好,所以有些國內家長就像讓孩子留學新加坡幼兒園,從小給孩子較好的教育。